11月26日上午8时,参加研修的河南省小语班学员老师们一走进云龙报告厅愣住了:原来今天一改往日单一讲座的形式,把原本在教室里的小学课堂搬到了云龙报告厅的舞台上,大家的角色随之也发生了改变,学生成了主角,而老师们则成了观众。据了解这次的公开示范课请来了泉山区教育局教研室的朱晓红老师,学生是少华街小学五(7)班的小朋友。
      8时起从报告厅里就传来了孩子们一阵阵朗朗的吟诵之声,只见偌大的舞台上已经整齐的摆放好了十张课桌,每张桌子后面都安安分分的坐着三个小朋友,共有29位小学生。随着朱老师一声响亮的“上课”声,小朋友们立刻站起来异口同声的叫了句:“老师好!”接着深深的鞠了一躬便都抱臂坐正,眼睛眨也不眨的盯着黑板、大屏幕,等待着接下来的精彩开讲。今天的授课内容是杨万里的一首《晓岀净慈寺送林子方》。朱老师起先让同学们带着问题“你从题目中看出了什么?”自读几遍,话音刚落,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朗读起来了,不久大家都积极的把手举过头顶,争着要回答老师的问题,嘴里不断地说着:“我会我会!”,惟恐落后,看着他们可爱的样子大家仿佛也看到了自己小学时上课的情形。老师拿着麦克风笑眯眯地走向每个想发言的同学,有人说看出了时间是早上,有人说是一首不一样的送别诗……总之答案是精彩纷呈,还有同学闹了笑话,朱老师始终非常有耐心地给他们一一评价,让他们受到了很大的鼓励。
      授课中间朱老师采取了一种特别的手势教读法,她打着手势让孩子们看着手的走向来控制朗诵的节奏和韵律,自己跟着和音,另外还添加了背景音乐。当孩子们和老师共同配合着朗诵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时,字字句句敲击在老师们的心坎上犹如一段优美的旋律、一首抒情的歌曲,大家都沉醉其中。多么成功又别出心裁的互动呀!显然孩子们都被带到诗中所描写的意境中了,孩子们脸上都流露出吃过糖一样的满足感。在朱老师的带动下,整个课堂都沉浸在一片活泼快乐的氛围中。
      当然朱老师的教学不仅满足于朗诵部分,更多的是启发式的循循善诱,还通过两首诗的对比让学生们自己找出其中的差异。几乎每次朱老师都会提出问题让孩子们思考、回答,而且问题是逐步地深入,比如说朱老师问过:“你觉得哪些词用的特别好呀”“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呀?”“这首诗可谓诗中有画,谁能给我们描述一下画面呀?”“诗人为什么先抒情后写景呢?”只见起初孩子们都是抓耳挠腮的仔细思考,不一会有的眼睛一亮马上有了主意,立刻兴奋地举起小手,用最洪亮的声音说出自己的观点,而且不唯书,总能想到很多奇特的东西,把诗中的语言变成了有声有色的画面。朱老师几乎是完全把课堂交给孩子们,让他们发言,讨论,整个课堂显得生气勃勃,活力十足,孩子们的思维也特别活跃,完全没有了先前的紧张,大家畅所欲言,朱老师只是适时地给予评价,给予孩子们鼓励,孩子们的脸上露出了前所未有的自信。这种教学方法无疑是十分成功的,不仅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还有效的培养了孩子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她教的不仅是一堂语文课,更是一种方法,一种思想。
      转眼一堂课就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老师的声情并茂的讲述中结束了,孩子们以鞠躬的方式向朱老师表达最真挚的感谢,在孩子们依次退场之后紧接着就进行了追问式评课。在魏本亚教授主持下,选出的三个教师代表上台纷纷表达了自己对朱老师上课方式的赞同和思考以及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大家也对这一堂精彩的示范课各抒自见,表达看法,是的示范课内容和延伸的教学创新问题都进入了大家讨论的话题之中。最后朱老师自己也阐述了此次教学的目标和反思,并用一句话可总结:“课堂沐春风,理念诗意浓!”学员们不仅感受到了语文课堂教学如朱老师讲授的这首诗里描绘的那样体现了迷人的魅力,而且也充满了对于语文教学创新的期待与实践。

国培计划管理办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