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加强继续教育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发布者:李伟发布时间:2015-11-20浏览次数:470

  继续教育在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及推动科技向现实转化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堪称是继续教育的灵魂。

  一、继续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目前的教育体系大致分为三大部分:正规教育、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有人总结我国的小学教育是“听话教育”,中学教育是“应试教育”,大学教育是“知识教育”,而唯独缺乏创新能力培养,更谈不上发展个性的教育。这种说法虽然不无片面性,但从现实的情况看,中国学生在应试方面能力很强,却在知识面、创造力、适应性、独立性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相比较弱。继续教育恰恰能弥补社区教育发展不足、正规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欠缺的空间。

  事实上,继续教育之所以能够担当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使命,是由继续教育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首先,继续教育有其实践性。继续教育是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科技、文化高度发展,面对世界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的需要,在终身教育战略思想直接影响和运用中,所出现的一种高层次、追加型的教育职能活动。具有投入小、形式活、内容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周期短、收效快等诸多优点。同时,继续教育是与经济建设、科技发展结合最紧密的培训教育,是连接科研与产业的紧密纽带和直接生长点;其次,继续教育有其创新性。继续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创新,它意味着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达到新的状态、模式和水平,完成自我超越的愿景。其三,继续教育对象的高智能性。继续教育的对象大多是来自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其中具有中、高级以上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已经为社会或社会某领域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是社会群体中的先进部分。

  二、打造继续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平台

  参加继续教育的学生,不再是从校门到校门的传统意义的学生,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各企事业单位,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而且拥有一般大中专院校所缺少的实践场地。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学生可以在工作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并学以致用地解决问题。这样可以使学习非常有针对性,既解决了现实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产学研”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要针对接受继续教育的学生的特点,打造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平台。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广泛而积极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将现代技术与传统的教育活动充分结合,是继续教育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继续教育体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教育体系的社会性、开放性,这个特点只有通过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为继续教育提供了更自由、更广阔的施展空间,也为继续教育带来新的思路。参加继续教育的学生可以通过QQ、MSN、微博等即时发布自己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手机及时帮助解决,也可以在网络上发布教学内容和要求,学生可以在线远程自学,这种互动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外部条件。健全计算机网络,建立自己基地的网站,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积极拓展学习载体,是继续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面临的新课题。

  三、加强继续教育的制度建设

  继续教育一方面需要良好的载体和创新环境,另一方面需要规范的制度和政策作为其存在和发展的保障。

  世界各国都把发展继续教育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视继续教育为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例如美国,政府为了方便成人继续学习,建立“学习之国”,将现有的社会资源整合起来,投资组建了多种类型的“21世纪社区教育中心”,大力支持企业和个人举办赢利性质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再如德国,政府明确规定,企业用于继续教育的经费支出应占企业销售总额的1%-2%;在日本,政府规定把雇员工资的10%左右作为其继续教育的经费,日本各大企业实际上用于职工继续教育的费用已经超过了10%;法国和瑞典的企业必须缴纳专项雇员税,用于继续教育;韩国的企业教育发展基金,主要用于资助工薪低、文化水平低的员工参加政府组织的企业教育和培训活动。

  继续教育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从微观上看,继续教育是一种松散型的在职教育形式,要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就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需要反复的实验、摸索与总结,逐步形成良好的模式,并将其制度化,确立一整套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保障机制。